金龍鋼管生產橢圓大棚管、熱鍍鋅大棚管、4分大棚管、6分大棚管、1寸大棚管、梅花大棚管,網站每天跟新大棚管價格,微信電話:15332036888。
全國免費咨詢熱線
15332036888
如果您有任何疑問請及時與我們聯系!
近代,科技的進步,溫室大棚的應用也越來越廣,當前已廣泛用于盆花及切花栽培,果樹、林木育苗,家禽、漁業養殖等。溫室大棚模式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新途徑。
1、養殖模式
這完全是借鑒反季節蔬菜的模式。縮短動物的成長周期,贏得市場主動。
張立川的養殖場以出售齡脫溫笨雞苗為主,從孵化場購進幼雞,40天的生長期后再賣到全國各地的散養雞場。我現在建有11個大棚,每年可出欄脫溫雞20萬多只,每只能賺1塊多錢,按現在的行情,年收入超過20萬元以上。

2、農家樂模式
這一模式是以大棚為基礎,農家樂為工具,從而帶動整個產業化發展。
安丘市輝渠鎮小麥峪村村民楊建全原本在安丘城區打工,2008年,他回到老家開了饅頭店,走上了回鄉創業的道路,每年能收入四五萬元。2014年,楊建全又參加了該村“雙改”工程,并借村里發展農村旅游的機遇,開起了農家樂,成了一名飯店老板。
楊建全發現冷天是農家樂的淡季,于是考慮采用大棚種植蔬菜,直供自己的農家樂。經過學習之后,楊建全把自己的8畝地做了規劃,趁著冬季把地整理好,10米寬、50米長的那片建大棚開飯店、同時在自己的周邊采用大棚技術種植草莓。這樣就解決的農家樂淡季沒有生意的境況。
3、采摘模式
通過溫室大棚種植出適合市場需要的蔬菜水果,同時開展采摘活得帶通企業收益。
河北農民許俊英開展大棚種植,利用日光溫室反季節種植綠色農產品,巧打“錯季上市”牌。
她的大棚基地里的西紅柿、絲瓜、圣女果、草莓都可以提高上市時間,以鄉村游形式吸引廣大游客到大棚來采摘,既可以享受美妙的田園風光,還可以體驗采摘樂趣,采摘價格高出市場價的2倍,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,實現了大棚里種出搖錢樹的愿望。

4、親子模式
這個道理很簡單,就是把農業大棚打造成學習基地、寓教于樂的場所。
座落于法庫縣法庫鎮蛇山溝村的沈陽日報有機蔬果種植大棚基地,占地1500多畝,西紅柿、茄子、黃瓜、芹菜、水蘿卜、油菜……30多種各類有機蔬菜。
同時,這個大棚基地還開展親子采摘、撿雞蛋等親子活動、并安排講解員講解蔬菜如何成長、小蜜蜂如何采蜜、小蚯蚓如何松土、如何施肥等等知識。這些活動深受市民和小朋友、學校的歡迎。

5、光伏模式
光伏農業大棚是集太陽能光伏發電、智能溫控系統、現代高科技種植為一體的溫室大棚。其結構多采用鋼制骨架,上覆蓋透光組件。
這幾年中國光伏市場發展迅速,光伏應用模式豐富多樣,光伏農業大棚作為光伏與農業結合而成的衍生模式,深受農民青睞。光伏農業大棚是光伏應用的一種新的模式。其中,光伏農業大棚讓農民收益不再局限于種植、養殖,還能有額外的光伏發電補貼和光伏發電賣電收益,讓農民的日子越來越好!

6、賣產品模式
這完全是借助大棚農業的優勢種植適合市場的農產品,然后通過賣農產品賺錢。
經過層層比較,90后創業者高呈選擇美早櫻桃產品,該產品不適合露天種植 ,于是高呈就采用大棚種,同時大棚還能讓美早提前上市,3月份就可以上市,市場效益好,比露天美早價格高好幾倍。同時帶來了另一個優勢,一個棚要投資60萬,普通農戶是沒有這個實力的,無意之中就形成了競爭壁壘。農業的門檻太低,沒有差異化和稀缺性,是賣不出好價錢的。
于是,2012年,高呈第一批大棚的櫻桃出來了,櫻桃第一年產量都比較低,才賣了四十萬,但價格從100多賣到50多,露天美早才13-20元。2012年下半年,投了500多萬,又建了10個棚,錢基本還是借的,但這時高呈比建2個棚的時候更有信心。到了13年的時候,也正好趕上了好市場,包棚價格是70元一斤,零售90多,年銷售額達到了300萬。14年的時候,做到了500萬,15年又投500萬建了10個新棚。高呈通過大棚種植美早櫻桃,然后銷售,每年實現500多萬的銷售。